|
最近,我们熟悉的中国AI“四小龙”——商汤科技、云从科技、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,日子不好过。9 K. N$ S* j8 W! z
- z8 b+ n8 e/ k- `( C
先说商汤,最新财报一出来,大家都傻眼了:2024年外贸37.72亿元,净亏损43.06亿元,六年下来亏了546亿,平均每天烧掉2000!云从科技更惨,去年同期不到4亿,亏了大约6亿,每天亏200万,根本止不住血。& P& V9 p9 e/ L4 S8 @9 v' v* O
8 P: {6 T) J2 W; P" `* {6 j
公司内部也挺惨,商汤这几年裁了快1500人,连新加坡办公室都搬到便宜地方;云从直接全员降薪20%,主力技术骨干走了一半;依图评比超70%,医疗业务基本全关了,分公司也一个注销。
/ D$ @$ g0 S4 N& C. `9 x# H7 B1 g1 _0 o1 L2 C2 f/ _
会这样?
% B! k" ^$ l" C# l说白了,四小龙技术是有的,但赚钱能力不行。研发砸了大把钱,生成式AI虽然涨了点收入,但显然还不够填亏空。想转型,想靠AI大模型找出路,可商业化太慢,新业务也没跑起来。
# x' n3 r P: y8 Y% w& E0 m* x5 y: \1 g& o* W( |/ O
更要命的是,整个AI圈变天& t: ~) E/ U. f4 l5 d2 e
' r3 k% }$ z* k. U/ y他们确实在努力,比如商汤搞了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,推多态大模型;依图跟华为搞硬件便宜的一体机;旷视投身智能驾驶,跟吉利合作;云从搭建混合云模型。但问题是,技术投入大,回本慢,眼前的失眠不是说补就能补上的。
; f, c0 J' a& ?( A! [5 Y" H l5 q3 G0 _+ l. q j! \
同时,市场上的新玩家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,什么“AI六小龙”“七小龙”,一个动作又快又猛。人家靠开源、轻杭州量化模型,结合大平台流量,迅速拉用户、做盈利。比如百川智能依托抖音搞的对话机器人,日均交互2亿次,月之暗面搞订阅模式单季接线就破亿了。
t/ \4 t+ e: y2 D6 y% T
1 c! @" q, Z5 V* U/ T; \6 b: @: J老牌党也没什么闲着。百度、腾讯、阿里、华为全都加速布局,构建自己的生态圈,卡位抢人抢资源。跟这些比,四小龙无论是算力、数据积累,还是生态资源,统统处于劣势,被挤压得越来越边缘化。! A+ N. G/ s' C$ B4 S9 N) O
3 q2 X0 Y. ]/ ~- ~. l) X: Q3 s
说起来,四小龙遇到的不是棘手的技术问题,而是商业落地和市场适应能力的问题。
8 D+ ?) c6 M% T; Y$ @未来怎么走?
# J+ H2 t" Z$ J1 \; I商汤要继续深生成式AI,扩大C端应用;旷视得在智能驾驶里拼出头;依图靠着硬件成本优势继续打;云从则要深入混合6 i/ {" d4 r9 U6 j1 {
( E2 ]1 y* I8 c( _- `不过,四小龙想要逆袭,真得下苦功夫:一边拼命创新,一边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赚钱路子,还得熬过这段最痛苦的转型期。8 k/ k+ M, D: u( C) ?; x
' n) l# _; I' F5 h
不管他们最后能不能翻盘,至少给整个中国AI行业上了一课:光有技术,不赚钱,终究是玩不下去的。: U! X' d. L! ?% z
活下来的,才有资格谈未来。9 \& P8 X- \( f. _1 {
' U \. I( r& U( J2 Z; y) ~; b0 k1 e" [. H& x, A* o' a0 k, ]4 v
4 _6 f3 ~/ @4 \3 c" W! k+ f' ^( c9 U' d% P$ a8 l
# f6 F6 {# e; N$ B+ U1 |
( i) h- |; K0 v( l
|
|